|
國務院辦公廳《關于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的若干經濟政策》的解讀
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的若干經濟政策》,從多方面提出了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,以下是詳細解讀:
一、財政支持
健全投入機制:建立與文化強國建設和國家財力適配的財政投入機制,完善多元化投入方式,保障文化重點規劃和項目支出,向農村、革命老區等地區傾斜,推動城鄉文化資源均衡配置。
支持文化創作與設施建設:支持黨的創新理論研究,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,重點支持文學、影視等領域精品創作,鼓勵打造一流文化設施,鼓勵延時錯時服務,加強面向未成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務,推動國有文藝院團建設。
助力文化傳承與“出海”:支持全媒體、文化云等建設,促進超高清產業升級,支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及防災減災等工作,支持海外文化機構建設、國際交流合作和文化企業“出海”。
保障產業發展:2027年底前,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,通過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支持國有文化企業,省屬重點文化企業可免繳國有資本收益。
二、稅收優惠
落實已有優惠政策:落實宣傳文化增值稅、轉制文化企業稅收等相關文件規定的優惠政策。
明確轉制企業優惠:2022年12月31日前轉制的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,至2027 年12月31日免征企業所得稅;轉制的財政撥付經費文化單位,同期自用房產免征房產稅。
三、金融服務
提升金融支持力度:鼓勵銀行提升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水平,推動文化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合理,完善信用風險管理,開展文化遺產相關金融服務,提升對外文化投資便利化,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文化領域保險產品。
拓寬融資渠道:支持文化企業上市、再融資和發行債券,支持旅游基礎設施項目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,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,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。
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:完善文化企業無形資產相關體系,健全抵押、質押貸款模式,優化版權登記和質押流程,提高融資便利化水平。
四、科技創新
探索融合機制: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機制,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文化創作流程,推動文化數字化、信息化轉型。
加大科技支持:在科技發展規劃中加大對文化科技創新的支持,支持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,研究設立文化科技重點專項,制定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,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企業、園區發展,健全創新服務體系,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。
推進文化數字化:推進文化數據標準化,鼓勵開發利用文化數據資源,加強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,搭建數據服務平臺,建設人工智能數據集,支持大模型建設,提升文化貿易數字化水平。
五、用地保障
保障合理用地:依法依規保障文化企業用地需求。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涉及的原劃撥土地,符合《劃撥用地目錄》的可繼續劃撥使用,不符合的實行有償使用;經批準,轉制為國有獨資或控股企業的原生產經營性劃撥用地,可作價出資(入股)。
探索特殊用地管理:探索適應古遺址、傳統村落等保護要求的用地管理機制。
六、收入分配
完善事業單位分配制度:落實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,合理核定總量,落實內部分配自主權,績效工資向業務骨干、一線人員等傾斜,落實高層次人才工資激勵政策,允許實行協議工資等分配方式。
靈活管理企業工資總額:對特殊情況的國有文化企業,工資總額預算可按周期管理,最長不超過三年;對承擔國家重大文化活動(工程)的企業,可單獨分類核算、考核。
總體而言,該政策為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,旨在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,提升文化原創能力,加強文化傳承與創新,促進文化產業與科技、金融等領域的融合,推動文化企業“走出去”,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文化需求,助力文化強國建設。 |